请登录 免费注册

热搜:通用机械五金工具仪器仪表安防监控

频道
通用机械 电子元器件 行业设备 五金工具 电工电气 仪器仪表 安防监控 专用汽车 照明灯具 化工原料 涂料 塑胶 建筑原料 皮革 冶金

您的位置:首页 > 易推广资讯 >  行业分析  > 市场供需偏弱:煤炭价格或将震荡运行

易推广官方微信

关注易推广,获取最前沿仪器行业资讯!

专题报道 更多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下设多个施工工程队,专业潜水员38人,技术人员25人,潜水监督员2人,潜水工程师2人,潜水医学技士。是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会员,具有潜水作

资讯详情 更多>>

市场供需偏弱:煤炭价格或将震荡运行

发布时间:2023/7/31 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 阅读次数:1244       

上半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相对稳定,但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目前,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偏弱,中下游环节煤炭库存屡创历史新高,用户“买涨不买跌”情绪浓重,煤炭中长期合同违约现象增多,部分中长期合同兑现率下降,甚至无法兑现的电煤长期协议资源无法转售其他用户,煤炭企业销售难度加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宏介绍,2023年以来,全国煤炭生产供需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全国煤炭生产产量在稳定增长;第二,全国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第三,全国主要铁路运输干线的运输能力在增加。
  
按照目前形势,下半年我国煤炭供需可能延续相对宽松局面,整体煤炭价格重心预计仍会有所下移。后续淡季之中,我国煤炭市场高库存会持续压制价格,拖累价格下行。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大概率会使冬天出现暖冬,用煤形势不会太过于紧张。就目前看,夏天旺季去库力度不大,冬季仍会是高库存格局,不过下半年有一个比较大的变数就是进口煤政策是否会有所收紧。 
  
我国煤炭供应水平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但也存在一些变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决策部署,我国产煤省区和煤炭企业扎实推进煤炭保供工作,煤炭产能继续释放,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量持续大幅增长,煤炭供应水平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国煤炭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供需形势持续向宽松方向转变,各环节煤炭库存持续攀升,煤炭价格明显下行。供给方面: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在2022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产保供政策持续推进,主产区煤矿积极生产,煤炭供应量充足。1-6月,我国原煤累计产量达到23.01亿吨,同比增长4.38%,较2022年同期明显下降,尽管6月份环比增长仅为1.2%,但整体上供给量仍保持稳定。 
  
需求方面:我国煤炭终端需求整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火电需求却保持高增长,基建和制造业领域表现坚挺,房地产竣工有所改善,总体上终端需求平稳。然而,能源链和地产链需求出现分化,6月份火电需求继续维持高增长,为市场提供一定支撑。
  
进口方面:1-6月份,我国煤炭及褐煤进口量大幅增加,同比增长93.00%,而6月份单月进口量达到3987万吨,同比增长110.07%,但环比增速相对较低,表明进口依然对市场供应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增速有所放缓。
  
库存方面:在增产保供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库存持续处于历史高位,截至6月底环渤海主要港口煤炭日均库存约2522万吨,增幅超过四成。
  
价格方面:我国煤炭价格呈现出重心不断下移走势,中间虽然有短期反弹,但基本都是需求短期集中释放所导致,释放完后仍继续下行。比如,山西优混5500动力煤6月份均价为801元/吨,同比降低37.48%,环比降低16.30%。 
  
利润方面:我国煤炭价格出现下调,但焦炭盈利情况却持续改善,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不过,上半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95.2亿元,同比下降12.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4127.6亿元,同比下降23.3%。
  
我国煤炭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夏季,我国多地面临热浪来袭及电力供应紧张,为了避免出现过去两年因煤荒、水电匮乏导致的夏季电荒,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我国加大对煤炭进口数量。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口量为2.2193亿吨,几乎比2022年同期翻了一番,创下历史新高。一是因为国际煤炭供应情况较2022年同期明显好转,我国几大煤炭进口来源国纷纷增加了对华出口量。二是自澳大利亚煤炭恢复通关以来,我国进口澳大利亚煤炭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优势。
  
上半年,我国进口煤到岸价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比国内贸易煤炭价格存在明显优势,推动终端进口煤采购积极性提高。但是,我国煤炭进口量上升不仅是为了满足夏季电力需求,也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上半年,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采购需求不足,煤炭市场整体保持供大于求态势,夏季过后电厂日耗下降,煤炭需求回落,市场难以支撑。由于沿海电厂去库进程依旧缓慢,叠加煤炭价格快速上涨接受度偏低,电煤需求量释放有限,仅维持少量刚需采购,交割较为僵持。比如,受台风和降雨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高热有所降温,沿海电厂日耗从246万吨降至225万吨左右。7月底,5号台风“杜苏芮”登陆我国东南部海域和沿海地区,部分地区可能会降温或降雨,影响电厂煤炭日耗。但是,我国煤炭市场并非完全利空,距离出伏还有一段时间,南方气温很快再次回升,电厂加快去库存,后续煤炭日耗重回高峰,终端仍有阶段性采购需求,进口煤供大于求或再次凸显,引发新一轮价格“踩踏式”下行,吸引煤炭用户增加采购量。
  
2023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保供增产之后,供需已经相对宽松,整体社会库存已经累至相对高位,再加上进口煤不断大量涌入,供需过剩情况逐步在价格上得以体现。上半年,我国煤炭价格持续下行,主要受供需格局宽松影响。一方面,我国煤矿继续落实增产保供政策,主产区煤矿生产稳定,产量整体稳中有增。同时,港口煤炭库存保持在历史高位水平,中间环节库存充裕。而且,我国继续落实进口零关税政策,进口煤阶段性性价比突出,进口煤数量增加明显,对国内供应形成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我国煤炭需求表现偏弱,跟进不足,电力行业耗煤需求虽有增长,但整体幅度不大,而且长期协议资源充足,对市场煤炭需求有限。而非电行业则受利润表现持续欠佳影响,控制煤炭采购节奏,难以对现货市场形成支撑。
  
目前,全国多地气温持续走高,居民用电和企业生产用电需求进一步增长,但煤炭生产和运输部门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煤保供运输工作,促使迎峰度夏前半程,我国统调电厂、重点电厂、沿海八省电厂存煤数量几乎没有下降。初步分析,2023年夏末行情与往年夏末不一样,8月中下旬不会出现电厂集中补库、非电积极备煤的情况,往年夏末秋季(8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煤炭价格持续上涨行情或许不会出现。
  
我国煤炭行业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随着经济复苏的推进和政策的支持,下半年我国煤炭行业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供应端仍有增长预期。供应方面:目前政策端继续落实增产保供措施,同时对煤矿而言煤炭价格仍处于利润表现较理想阶段,煤矿生产良好,煤炭产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全年煤炭产量达到46.8亿吨左右。需求方面:下半年除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特殊时段电力行业用煤需求略有支撑外,在经济复苏迟缓的大背景下,非电行业用煤需求仍相对疲软,煤炭需求端比较乏力,难以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预计全年煤炭消费量或将达到43.5亿吨。进口方面:我国煤炭进口零关税政策将继续执行到2023年年底,对煤炭进口起到有力支撑作用。同时,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对我国出口煤炭政策将继续稳定,下半年进口煤数量或将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全年煤炭进口量有望在3.5亿吨左右。
  
整体来看,我国煤炭市场供需格局仍偏宽松,需求增量继续保持在供应增量之下,但考虑到下半年正值国内迎峰度夏及迎峰度冬关键阶段,需求端支撑力度较上半年稍有改善,煤炭价格下行幅度较上半年将有收窄。综合上述分析,卓创资讯《2022-2023中国动力煤市场年度报告》中关于下半年趋势预测略有调整,预计三季度迎峰度夏期间水电对火电替代性增强,下游用户在高库存背景下,补库或将以长期协议刚需为主,煤炭价格或将震荡运行,但上涨空间整体有限。四季度,随着水电进入枯水期,下游耗煤需求进入旺季,煤炭价格将高位震荡。
  
下半年,我国煤炭价格高点或将出现在10月中旬迎峰度冬备货补库的关键阶段,但高度将明显低于上半年价格最高点。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有关各方深入推进“风光水火”等多能互补,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对煤炭提出了更高要求,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6月28日,2023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提出建议:一是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煤炭保供,根据供需形势有序释放产能,优先保障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保障重点领域用煤需求,加强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煤炭安全保供;二是完善“有控有进”的煤炭进口动态调节机制,适度控制煤炭进口规模和节奏,发挥好进口煤的补充调节作用,避免进口煤激增冲击国内市场,加强进口煤质量管理,限制劣质煤进口;三是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机制,健全合同履约双向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有关各方落实合同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提高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水平;四是完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煤矿弹性生产机制,根据供需形势和新能源出力情况有序调节煤炭产能,推动煤炭相关产业政策和进口政策衔接配合,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老矿区老煤炭企业转型升级。

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易推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易推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

使用,并注明"来源:易推广"。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 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最新产品 - 今日最热门报道-分类浏览 - 每日产品
  • 易推广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