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易推广 > 行业设备 > 环保设备 > 其他环保设备 > 海南净洁康环境治理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展示 > 海南虫控 > “登革热”的由来

产品展示

“登革热”的由来

点击次数:0发布时间:2019/10/24 15:02:18

“登革热”的由来

更新日期:2019/10/24 15:02:18

所 在 地:中国大陆

产品型号:

简单介绍:“登革热”的由来

优质供应

详细内容

 登革热,又名断骨热、鞍状热(或“公子” 热)。是一种登革病毒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骨和关节剧烈疼痛为特征。病死率很低。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病症伴有明显的出血或休克等危重症象,病死率较高。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是单链RNA病毒,分为四个型。1944年分离出Ⅰ、Ⅱ型,1957年又分离出Ⅲ、Ⅳ型。

  流行情况 1779年印度尼西亚*早记述本病。1869年命名为登革热。“Dengue”一词是西班牙文,词意是“装腔作势”,由于本病急性期有关节疼痛,其步态有装腔作势的样子。从18世纪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有媒介伊蚊存在的地方,有时也可以侵入温带。主要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的热带地区流行,其次在大洋洲、加勒比海地区、拉丁美洲、非洲的热带地区、欧洲的地中海地区等也曾有流行。1978年在中国广东省佛山地区发生首次登革热流行。1979年在广东省中山县、1980年在海南岛均发生了流行。1897年澳大利亚首先报道登革热伴发出血。以后在东南亚很多地区和菲律宾、古巴等地都发生登革出血热的流行。1985~1986年在中国海南岛发生登革出血热流行。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森林中的灵长目动物也可能作为传染源。传染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其次是白纹伊蚊、希布利第伊蚊第。登革病毒的传播必须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易感者而致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相同。在流行区,当伊蚊密度高时,人口越密集,感染率越高。本病流行时,在短期内可使大量人群发病。一次流行中,发病人数可高达几十万人或百万人。在地方性流行区,由于成人多数已有免疫力,所以儿童发病多。因地区不同,发病季节有差别,主要在5~11月,高峰同雨季平行。在无免疫力的地区爆发流行时,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别,但多数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病症病例发生在儿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流行周期,有的每隔1年,有的隔3~5年发生一次较大的流行,*长的间隔10年。常先在沿海港口城市流行,然后沿水陆交通向内地和农村扩散,传播迅速。


发病机理 有两种假说,尚无结论。①二次感染和免疫增强假说。认为受了一个型别病毒感染后,5年内再受另一个型别病毒感染,特别是Ⅱ型病毒感染,则引起免疫病理反应。第二次感染时,病人血清内 IgG抗体迅速增加,同急性期血液中的大量病毒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附着于单核细胞并刺激吞噬作用。病毒成功地在单核细胞复制并激发单核细胞作用于血凝、补体和血管通透性系统的化学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凝集和红细胞损害,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出血和休克综合病症。②病毒毒力差异假说。认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两种不同的表现是由于病毒毒力变异或由于病毒株的毒力不同。
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5~8日。半数病人开始类似感冒的症状。另一部分病人突然发病、寒战、发热、体温迅速上升到39℃以上;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背痛、肌痛、骨和关节痛、颜面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和淋巴结肿大。发热持续5~7日后,热渐退,此时可出现皮疹。部分病人的症状减轻,逐渐痊愈。另一部分病人再度发热,呈鞍状热型。全身(面部较少见)出现红色斑丘疹、猩红热样疹,同一病人可出现两种以上不同形态皮疹。2~4日后热退,皮疹亦消失。恢复期感觉疲劳。总病程7~10日。
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分为二期。开始为发热期,发病较缓,发热伴头痛、咽痛、眼结合膜充血、皮肤潮红。可有恶心、呕吐、腹痛,为期2~4日。以后进入皮疹和出血期或休克期。病情突然恶化,病人衰竭。皮肤出现斑疹、瘀斑和出血(束臂试验阳性、鼻衄、齿龈出血、呕血、出血、尿血、胃肠道出血等)。肝肿大。有些病人在体温下降前后发生休克,多数发生在病期第4或5日。病人四肢湿冷、脉速、脉压差小,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数小时内可死亡。登革休克综合病征是登革出血热的严重后果。实验室检查有血小板减少,出血和凝血时间延长、血液浓缩(与休克程度成正比)、血细胞压积增加、血容量低、纤维蛋白原降低、 血浆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血清补体(C3、B因子、C4、C5、C1q)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还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血清转氨酶升高及血清尿素氮增加。出现蛋白质尿,粪潜血阳性等。经治疗后,恢复较快。病死率5~50%。总病程大约5~7日。
诊断 本病的特异性诊断是分离病毒或检测病毒抗原和检测特异性抗体。在细胞培养中登革病毒所致细胞病变常不明显,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近建立了捕捉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用血清型特异的单克隆抗体鉴定登革病毒的血清型,其方法灵敏、特异、快速、简便。其他方法如中和法、免疫粘连红血细胞凝集法、免疫荧光法也可以应用于病毒鉴定。用补体结合法、血凝抑制法、免疫荧光法和中和法检测双份血清内抗登革病毒的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需要同疟疾、其他类型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肠道病毒引起的皮疹及败血症等鉴别。
治疗 尚无抗登革病毒的特效药物。只能用对症和支持疗法。出血严重时应输新鲜血或血小板,并可使用止血药。出现休克时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预防 消灭伊蚊是控制流行的必要措施。正在试用登革热单型减毒活疫苗。由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常由Ⅱ型病毒引起,因此有人主张应用Ⅱ型疫苗预防。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敏

点击查看联系方式

企业档案

  • 会员类型:免费会员
  • 工商认证: 【未认证】
  • 最后认证时间:
  • 法人:
  • 注册号:
  • 企业类型:个体商户
  • 注册资金:人民币650万

script>
在线咨询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