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

  • 会员类型:免费会员
  • 工商认证: 【已认证】
  • 最后认证时间:
  • 法人:
  • 注册号:
  • 企业类型:生产商
  • 注册资金:人民币万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杨燕燕

点击查看联系方式

技术文章

查找:线性聚乙烯亚胺 分子量40000 @资料已更新

点击次数:24 发布时间:2024/1/18 11:52:52
 查找:线性聚乙烯亚胺 分子量40000 @资料已更新
 

 

 


 

 

聚乙烯亚胺是一种具有较高阳离子电荷密度的有机大分子,每相隔两个碳原子,即每第三个原子都是质子化的氨基氮原子,使得聚合物网络在任何pH下都能充当有效的“质子海绵”体(proton sponge),因此,非常容易结合带负电荷的核酸分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复合物颗粒,该颗粒与细胞表面阴离子结合,很容易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并且可抵御溶酶体的降解作用,从而提高核酸分子的表达水平。

 

查找:线性聚乙烯亚胺 分子量40000 @资料已更新

CAS
49553-93-7

分子式
(C2H5N)n . xHCl

分子量
40,000 (~22,000 free base)

熔点
73-75℃

溶解性
溶于冷水

不溶于
常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四氢呋喃)

形式
白色固体粉末

生物毒性
未知

安全防护
手套,护目镜,口罩

存储
粉末至少可以保存一年, PEI内含自由氨基,建议开封后4℃干燥保存,减缓氧化过程。

运输
常温运输

特点
大量实验数据反馈,细胞通用性好,有非常好的转染效果,尤其对293,CHO细胞系有特别显著的转染效果。

转染操作流程:(贴壁细胞转染方法)

1. 接种细胞: 转染一天,用胶原酶(BIOHUB Cat#78CL1002)消化细胞并计数(不建议用胰酶)。将细胞铺入细胞培养的器皿,每个孔加入的细胞量参考下图表1,一般18-24小时(sf9细胞为3-4小时)后转染。转染时细胞汇合度应至少达到 70~80%以上。转染更换为含5%血清的生长培养基。

2. 准备 DNA-PEI 复合物: DNA、PEI 试剂和稀释剂在进行以下步骤需先使其升至室温。用 Opti-MEM ITM(Invitrogen)或其他适合的无血清培养基稀释适量 DNA。用同样的培养基稀释 PEI 试剂。每 1 μg DNA 需用 1-5 μL 线性PEI转染试剂。一边轻轻涡旋装有 DNA 溶液的试管,一边将稀释的线性PEI转染试剂滴加至试管中(注意:请勿颠倒添加顺序)。充分混匀后,室温静置 10~25 min 以形成 DNA-PEI复合物。当溶液体积较大时,请用圆底聚丙烯管,例如 NEST 5 mL /14 mL 离心管。 (稀释PEI和DNA的体积为培养体积的1/10-1/20, DNA浓度为1ug/ml)

3. 转染细胞: 直接向每个孔中加入 DNA-PEI复合物并轻轻涡旋培养板/培养皿。转染4-6小时(sf9细胞为2小时 )后,更换为生长培养基。

4. 孵育细胞和分析结果: 在 CO2培养箱中 37℃下孵育细胞至可以分析检测。转染后 7 h 即可检测到转入基因的表达。 请自行确定 检测时间。

5. 转染 24 h 后,将细胞传代至新鲜的生长培养基中(将细胞稀释 10 倍 以上),在 CO2培养箱中 37℃孵育过夜。 天加入与转染抗性基因相匹配的筛选药物。约 1~2 周可 筛选到耐药性克隆,在这期间需经常更换含筛选药物的生长培养基。


 


查找:抗荧光淬灭封片液(强)
 

 

转染操作流程:(悬浮细胞转染方法)

1. 转染准备:悬浮细胞传代接种于适量含悬浮细胞生长培养基中,合适条件下培养。根据培养瓶大小调整细胞密度(例100mL培养瓶,1X10 6 cells/mL),然后旋紧瓶口放入摇床继续培养,2~4小时后可以进行转染。

2. 准备 DNA-PEI 复合物:DNA、PEI 试剂和稀释剂在进行以下步骤需先使其升至室。用Opti-MEM ITM(Invitrogen)或其他适合的无血清培养基稀释适量DNA。用同样的培养基稀释 PEI 试剂。每1μg DNA需用 1-5 μL 线性PEI转染试剂。一边轻轻涡旋装有 DNA 溶液的试管,一边将稀释的线性PEI转染试剂滴加至试管中(注意:请勿颠倒添加顺序)。充分混匀后,室温静置10~25 min以形成 DNA-PEI复合物。当溶液体积较大时,请用圆底聚丙烯管,例如 NEST 5 mL /14 mL 离心管。

3. 转染细胞:将PEI-DNA转染复合物逐滴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摇匀后旋紧瓶口放回摇床合适培养条件下培养至可以分析检测。

4. 孵育细胞和分析结果:转染后一般24-72h即可检测到转入基因的表达。 请自行确定 检测时间。

5. 如果要获得更多的蛋白产量,有文献表明转染后24小时,可以适当稀释细胞,稀释比例参考范围(1:2—1:5)之间,可以增加蛋白产量,稀释效应与 稀释比率应根据经验确定。

 

 

原创作者:上海笃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产品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