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

  • 会员类型:免费会员
  • 工商认证: 【已认证】
  • 最后认证时间:
  • 法人:
  • 注册号:
  • 企业类型:生产商
  • 注册资金:人民币500万

联系我们

联系人:程成

点击查看联系方式

公司动态

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齐一生物

点击次数:147 发布时间:2017/3/17
 科研试剂供应商-齐一生物
基础研究领域投入不足,会导致资源配置或科研经费过度竞争化,科研人员不得不将较多精力甚至是大量精力用于从多种渠道争取资源;这也会间接引导大多数科研人员去从事更容易发表论文的跟踪性、已形成热点的工作,而不去做原创性工作。”

科研人员为何将大量精力用于争取资源?

“作为一名科技人员,我感到振奋,完全赞同。”3 月 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全团审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的发言从*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开始讲起。

3 月 5 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2017 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到: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这段话说出了我的心声,上午听了报告后,我赶紧把它加在我的发言稿中。” 李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这段话与他下午关于 “加强基础研究、促进成果转化” 的发言内容不谋而合。“《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研发经费支出(R&D)为 15500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2.08%,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只占 R&D 的 5.15%,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的 10% 以上甚至接近 20% 的常态差距明显。”李林在发言中列举了一连串的数据,他认为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尚存在重大差距的重要根源,这一状况需及早扭转。

投入不足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李林进一步解释说,基础研究领域投入不足,会导致资源配置或科研经费过度竞争化,科研人员不得不将较多精力甚至是大量精力用于从多种渠道争取资源;这也会间接引导大多数科研人员去从事更容易发表论文的跟踪性、已形成热点的工作,而不去做原创性工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科技成果看似不断涌现,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远低于预期,从表面上看,是成果没有被很好地转化;更实质的问题可能在于,我们可以拿来转化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还比较少。” 李林说,基础研究水平从源头上制约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

他在发言中建议,要建立财政为主导的基础研究长效投入体系,将基础研究投入比例逐渐实现显著提升,实现对基础研究和创新性研究项目及科学家的持续、稳定支持。与此同时,要切实解决财政投入的结构性矛盾,改变重物轻人现象,把更多经费投向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言中也谈到,要突破制约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瓶颈,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广应用、转移转化。” 李林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同样让他感到振奋。他期待有具体举措出台,让更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工作中。

相关产品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