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斜度设计规范及推荐范围
一、通用适用范围
基础斜度范围
常规脱模斜度建议为 0.5°~1.5°,适用于表面光滑的模具和普通成型需求。
特殊情况下,小可取 15′~20′(约0.25°~0.33°),大可扩展至 5°~7°(如复杂结构或特殊材料)。
二、材料与工艺适配
金属类模具
钢锭模等金属模具的脱模斜度通常为 1°~3°,并需结合锥度设计(如钢锭模锥度范围 0.8%~4.2%)以平衡脱模效率与内部质量。
热成型金属制品斜度建议 0.5°~4°,其中阳模成型需更大斜度(如 1/30~1/20)以提高生产效率。
塑料类模具
塑料模具斜度一般 3°~5°,需根据收缩率和结构复杂度调整:
光滑表面 ≥0.5°,细皮纹表面 ≥1°,粗皮纹表面 ≥1.5°;
带网格或花纹的表面需 4°~8°,每0.025mm花纹深度增加1°斜度。
三、特殊结构与场景优化
复杂结构适配
塑件高度低(<2mm)可不设斜度;深型腔或高精度塑件采用较小斜度(如0.5°~1°)。
凸起、加强筋或矩形格子结构需 4°~5°,以降低脱模阻力。
表面处理与圆角设计
转角处圆角半径应 ≥壁厚的3~5倍,以减少应力集中和壁厚不均。
含润滑剂的塑料可适当减小斜度。
四、实施优先建议
基础场景:优先采用 0.5°~1.5° 斜度,结合表面光洁度调整。
复杂场景:根据结构复杂度(如花纹、网格)提升至 4°~8°,并优化圆角设计。
通过上述规范,可在保证脱模效率的同时降低模具损伤风险,提升制品表面质量和成型稳定性。